我常在各器材店,看到很多消費者詢問賣場從業人員有關相機、器材的問題,或者想瞭解某些相機功能或鏡頭特色,我很遺憾地發現,有些從業人員連對自己賣的東西都不見得瞭解,更別說能用簡單明瞭的話讓外行人瞭解;也很少看到那積極、熱心又真誠的態度,彷彿不想花太多時間在解釋說明上;我以前就遇過這樣的情境,所以我後來都是先做足功課,不惜成本買雜誌、專業書籍(攝影家手札發行的相關書籍最多)、上網蒐集資訊等,就算如此仍有不解之處,總希望店家能具體釋疑,但都很令人失望。
我發現商家對「熟客」比較會聊,可能這些熟客都是普羅級的,不必花精神介紹產品,只要哈拉就可以;對一般消費者或不熟之客,就比較含蓄、冷漠,害得我連問問題都很有罪惡感,更別提以疑問的態度反駁,好像我是去踢館似的;每次要買相關配件,都在門口先觀望一下,然後防衛心很重的跨進店門,戰戰兢兢以裝行家的語氣詢問(反而因心虛露餡),深怕過程一個閃失,老闆不是吃定我,就是譏諷我外行;當然也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恨不得掏心掏肺,就希望你掏出錢來的商家,可是介紹的就不是你想要的,還把你心目中的理想物件評的一無是處,當你猶豫或堅持時,馬上換一張臉,於是為了日後敢再進這家店,趕緊買個不痛不癢的物品交個人情。
目前已有商家體會到消費者的微妙心思,於是採開放式賣場,以客為尊,你可以閒逛看看有啥新鮮貨,業務人員也和藹可親,只要詢問立刻積極回應,有的是從業人員本身就好攝影,能夠與你聊技術、聊商品,
像東興路某商家(可惜賣的是周邊設備)、或士林某店(只可惜店面小,商品不夠多樣),而相機老街的商家雖然商品豐富,但總有那麼一點感覺不對(可能是我個人之刻板印象),我倒不是要作負面宣傳,而是期待那一天我能輕輕鬆鬆的跨進店門,愉愉快快地與業者溝通我的所需,快快樂樂地付錢買下我最需要的東西,日後又再能輕輕鬆鬆地跨進店門,因為這條街上集中了各家店舖,才是消費者最佳的採購地啊。
雖然我已脫離初入門之青澀懵懂,每次看到新一代的同好仍有我之前之困擾,總覺得不忍,有時忍不住在旁就插嘴分享經驗,當然我不會將進入該家店的客人拐跑,反而故意強調店家的專業,因為我知道,只要這樣一說,店員的榮譽感就更強烈,絕對會以更熱誠與專業的態度面對客人,那我到底期待這些店家及從業人員什麼呢?
1.
既然入了這行,
就要有所「覺悟」與「認知」,覺悟什麼?不只是販賣商品,更販賣服務;認知什麼?就是要熟悉所有相關商品的知識及特色;真有不懂得地方,不要硬掰,有時上門的顧客比你更做足功課,反過來虛心聽客人說,反而增加你的常識。
2.
當然你可推薦或建議自家的商品,但只要去突顯它的優點,不要為了推銷而否定客人想要的,大部份的客人都知道,店面再大也有未能展售之商品,加上自己獲得的資訊必竟不夠廣,也許在這可獲得更新的產品資訊。
3.
對初入門之顧客來說,其專業術語及觀念都不足,從業人可從其詢問的語氣中,研判是屬那一種客層,再以不同的話術來與對方溝通,這又回到第
1
項這層面,也就是說,你一定要很瞭解該商品之特色,才能如此運用自如。
4.
大部份上門的客人應該都是想購買而上門,因為像攝影器材這樣的商店,一般閒逛的人是不敢隨便踏進來的,這些客戶不掌握,那真是錯失良機;但也有一些想看看有些什麼新鮮的小道具者,也不乏其人,傳統的店舖,其擺設又無法讓客人直接接觸,這時店家在醒目的地方,提供足夠的廣告資訊,絕對是很貼心的作法。
5.
當然,一樣米養百樣人,也有一些個性古怪之客人,會折騰商家到抓狂,但開門做生意不就是廣結善緣嗎?對顧客來說,一樣會對個性獨特的店家感冒,但上門買東西不就圖個爽快而已?所以大家多為彼此想想,應該就能愉快地各取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