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01-27
				省思報告
		 
				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
				—
				興隆國小巫明璋校長
		 
				一、校務評鑑意涵
		 
				(一)應訂定評鑑指標:依縣己有指標及參考其他縣市指標訂定。
		 
				(二)校務評鑑應法制化:定期評鑑,避免與校長評鑑相關。
		 
				(三)校務評鑑是了解學校辦學績效。
		 
				(四)校務評鑑分為內部評鑑(學校自評):處室評鑑、教師自我評鑑;與外部評鑑:教育部評鑑。
		 
				(五)校務評鑑網路化。
		 
				(六)校務評鑑指標實施前先辦理公聽會。
		 
				(七)校務評鑑指標實施前先辦理宣導說明會。
		 
				(八)到校服務輔導時,對教師加強輔導與說明校務評鑑。
		 
				(九)依評鑑結果加強輔導措施。
		 
				二、校務評鑑的指標
		 
				(一)教務發展:班級經營、教學資源、教師專業發展等;
		 
				(二)訓導發展:組織與計劃、生活教育、訓育、體育、衛生保健等。
		 
				(三)輔導發展:組織與計劃、特教等。
		 
				(四)總務發展:組織與計劃、家長組織與參與、學生午餐等。
		 
				 
		 
				*解決問題思考策略:
		 
				1.
				了解問題所在:對於所發生的原因要了解;
		 
				2.
				損害控管:不要當一個袖手旁觀者;
		 
				3.
				關鍵人物:對於可解決問題的人要協助;
		 
				4.
				可運用的資源:善用人力來協助問題;
		 
				5.
				自己的影響力:要有專家能力與他人的關係良好;
		 
				6.
				蒐集訊息(訊息來源及管道)尋找答案:了解問題與找答案;
		 
				7.
				溝通:善於與建立好的關係;
		 
				8.
				省思問題的影響力:了解問題的嚴重性;
		 
				9.
				去弊取利
				-
				選擇策略;
		 
				10.
				觀察與追蹤。
		 
				 
		 
				中層主管的領導理念與作為
				—
				師大張明輝教授
		 
				一、
				新世紀校園的領導特徵
				
						
						
				
		 
				(一)
				願景開發:建立學校的理想圖像;
				
						
						
				
		 
				(二)
				民主授權:權力下放;
				
						
						
				
		 
				(三)
				專業領導:個人有專長;
				
						
						
				
		 
				(四)
				團隊建構:共同合作;
				
						
						
				
		 
				(五)
				協調整合:結合大家力量完成工作。
				
						
						
				
		 
				二、
				領袖的類型
				
						
						
				
		 
				(一)老虎型領袖:支配性高、對週遭環境採取主動、控制慾強、創新、冒險、決策力高、發號施令;
				
						
						
				
		 
				(二)孔雀型領袖:高表達性、外向、善於交際、辯才無礙、交遊廣闊、注重人際關係、性格和善愉快、同理心強、高感性。;
				
						
						
				
		 
				(三)無尾熊型領袖:高耐心、注重和諧、友善平靜、不自私、平易親切、誠懇、可信賴、和諧、好聽眾;
				
						
						
				
		 
				(四)貓頭鷹型領袖:高遵奉性、講求精確、要求品質、技術導向、按步就班、傳統、完美主義、拘謹含蓄;
				
						
						
				
		 
				(五)變色龍型領袖:極具適應力、協調性及配合度皆高、性情中庸、沒有原則便是其最高原則、迴避衝突、計畫周詳、是天生的外交家。
				
						
						
				
		 
				三、
				領導的相關意義
				
						
						
				
		 
				(一)領導是一種人格或該種人格的效應;
				
						
						
				
		 
				(二)領導是一種指引團體活動之行為;
				
						
						
				
		 
				(三)領導是一種倡導作用;
				
						
						
				
		 
				(四)領導是一種說服方式;
				
						
						
				
		 
				(五)領導是整個團體歷程的焦點;
				
						
						
				
		 
				(六)領導是交互作用的功能;
				
						
						
				
		 
				(七)領導是影響力的發揮;
				
						
						
				
		 
				(八)領導是角色分化的功能;
				
						
						
				
		 
				(九)領導是達成目標的手段或工具;
				
						
						
				
		 
				(十)領導是一種權力關係;
				
						
						
				
		 
				(十一)領導是使人順從的一門藝術;
				
						
						
				
		 
				(十二)領導是團體成員選擇的功能。
				
						
						
				
		 
				四、領導的目的
				
						(
				一
				)
				把人帶好:待人人性化、民主化,透過別人,反映自己。
 
				(二)把事做好:做事合理化、效率化,透過大我,呈現小我。
				
						
						
				
		 
				五、
				成功領導人的特徵
				
						
						
				
		 
				(一)
				言行一致;
				
						
						
				
		 
				(二)
				為員工制定明確的具體目標;
		 
				(三)
				告訴員工一定時間內的工作前景;
		 
				(四)
				儘可能多給員工一些幫助;
				
						
						
				
		 
				(五)
				如果不高興,就說出來;
				
						
						
				
		 
				(六)
				給下屬一種主人的感覺;
		 
				(七)
				善於自我反省;
		 
				(八)
				允許部下犯錯,自己不逃避責任;
		 
				(九)
				若有錯,坦然承認錯誤並勇於承擔責任。
				
						
						
				
		 
				六、
				提升影響力七項建議
				
						
						
				
		 
				(一)
				學會察言觀色;
				
						
						
				
		 
				(二)
				保持清醒;
				
						
						
				
		 
				(三)
				顯示大將風度;
				
						
						
				
		 
				(四)
				不吝讚美;
				
						
						
				
		 
				(五)
				善於掌握分寸,在影響力與工作權威之間取得平衡;
				
						
						
				
		 
				(六)
				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七)
				當機立斷。
				
						
						
				
		 
				七、
				主管新能力主張
				
						
						
				
		 
				(一)
				領導統御:
				讓部屬死心塌地為你打拼;
				
						
						
				
		 
				(二)
				部屬指揮:
				當員工的教練;
				
						
						
				
		 
				(三)
				矩陣管理:
				你不再是部屬的唯一主管;
				
						
						
				
		 
				(四)
				成本管理:
				微利時代,節流勝於開源;
				
						
						
				
		 
				(五)
				目標選才:
				找對人才,不能只憑感覺;
				
						
						
				
		 
				(六)
				帶領成功團隊:
				非凡主管,仰賴卓越團隊;
				
						
						
				
		 
				(七)
				危機處理:
				靈活應變,立於不敗之地;
				
						
						
				
		 
				(八)
				衝突管理:
				用智慧拆除組織內的炸彈;
				
						
						
				
		 
				(九)
				績效管理:
				主管只會打考績,還不夠;
				
						
						
				
		 
				(十)
				人才育留用:
				識才難,留才更難。
				
						
						
				
		 
				八、
				領導人常犯的致命錯誤
				
						
						
				
		 
				(一)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
				
						
						
				
		 
				(二)
				盲目使用人;
				
						
						
				
		 
				(三)
				只重視工作成果;
				
						
						
				
		 
				(四)
				附和錯誤的一方;
				
						
						
				
		 
				(五)
				對每一個人都採取同樣的管理方式;
				
						
						
				
		 
				(六)
				忘記利潤的重要性;
				
						
						
				
		 
				(七)
				只專注業務問題;
				
						
						
				
		 
				(八)
				經理人僅作為員工的工作夥伴是不行的;
				
						
						
				
		 
				(九)
				未制定工作標準;
				
						
						
				
		 
				(十)
				未訓練員工;
				
						
						
				
		 
				(十一)
				一昧寬恕不勝任工作的員工;
				
						
						
				
		 
				(十二)
				只讚賞績效最優的員工;
				
						
						
				
		 
				(十三)
				試圖操縱員工。
				
						
						
				
		 
				九、
				與部屬建立信任的基本原則
				
						
						
				
		 
				(一)
				做事要永遠誠信可靠;
				
						
						
				
		 
				(二)
				說話要一諾千金;
				
						
						
				
		 
				(三)
				沒把握辦到的事就不要輕易承諾;
		 
				(四)
				不要做出無能力堅持下去的決定;
		 
				(五)
				不要發布無執行能力的命令;
		 
				 
		 
				(六)
				在我有的書面聲明中,措辭都要準確、真實;
				
						
						
				
		 
				(七)
				支持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八)
				當作錯了事的時候,應坦然接受批評。
				
						
						
				
		 
				十、
				不良主管十大類型
				
				
				
						
						
				
		 
				(一)
				BOSS(
				頭目
				)
				型─任何公司都有的主管;
				
						
						
				
		 
				(二)高材生型─惑擾部屬的人物;
				
						
						
				
		 
				(三)官僚主義型─規則至上的冷面孔;
				
						
						
				
		 
				(四)濫用特權型─自毀規則的傢伙;
				
						
						
				
		 
				(五)暴君型─誤會斯巴達是教育的真義;
				
						
						
				
		 
				(六)糊塗型─傻瓜蛋一條道跑到黑;
				
						
						
				
		 
				(七)小心翼翼型─披了模範上司的外衣;
				
						
						
				
		 
				(八)依附型─幹才意識特強的上司;
				
						
						
				
		 
				(九)公司混淆型─這種上司要及早避開;
				
						
						
				
		 
				(十)唯唯諾諾型─上司面前抬不起頭的主管。
				
						
						
				
		 
				十一、
				不良主管性格上的缺點
				
				
				
						
						
				
		 
				(一)思考力低弱的主管─毫無創造性的主管;(二)缺乏包容力的主管─好惡之心形於外的主管;
				
						
						
				
		 
				(三)沒有毅力的主管─令部屬悶悶不樂的主管;(四)消極成性的主管─給部屬帶來困惑的主管;
				
						
						
				
		 
				(五)無勁的主管─弱將之下產生了弱兵;(六)沒有決斷的主管─令部屬發火的主管;
				
						
						
				
		 
				(七)缺乏實行意願的主管─害怕失敗的主管;(八)注意力不足的主管─常常下錯命令的主管;
				
						
						
				
		 
				(九)缺乏自律能力的主管─被別人拖著走的主管;(十)缺乏協調能力的主管─讓部屬吃虧的主管;
				
						
						
				
		 
				(十一)難有共鳴感的主管─不解部屬悲歡的主管;(十二)冷靜不來的主管─感情用事的主管;
				
						
						
				
		 
				(十三)過於自信的主管─自負為幹才的主管;(十四)適應力低弱的主管─自限於孤獨的主管;
				
						
						
				
		 
				(十五)過於適應的主管─使部屬無法成長的主管;(十六)溝通無方的主管─拙於說明、傾聽的主管;
				
						
						
				
		 
				(十七)慾望不足的主管─容易產生自悲感的主管;(十八)自卑感特強的主管─想說的話都說不出來的主管;
				
						
						
				
		 
				(十九)情緒不穩的主管─不時焦躁不安的主管;(二十)毫不通融的主管─無能力主管之一;
				
						
						
				
		 
				(二十一)沒有意見的主管─只知現買現賣的主管;(二十二)討厭變化的主管─讓部屬無奈的主管;
				
						
						
				
		 
				(二十三)既無害也無益的主管─對部屬有害的主管;(二十四)往後看的主管─只會提當年勇的主管;
				
						
						
				
		 
				(二十五)推卸責任的主管─奪部屬功勞的主管;(二十六)輕諾的主管─讓人空喜一場的主管;
				
						
						
				
		 
				(二十七)喜歡開會的主管─誤以為開會必有好處的主管;(二十八)喜歡調動部署的主管─使部屬安不下心的主管;
				
						
						
				
		 
				(二十九)整天叫忙的主管─口忙手腳不忙的主管;(三十)故裝豁達的主管─器度不大的主管;
				
						
						
				
		 
				(三十一)託人說出自己難以啟口的話─信心全無的主管;(三十二)隧道主管─對部屬無用的主管;
				
						
						
				
		 
				(三十三)吹毛求疵的主管─只會找缺點的主管;(三十四)大好人型的主管─說不定就是虛有其表的主管;
				
						
						
				
		 
				(三十五)惡煞的主管─有多種怪癖的主管;(三十六)不知如何安於不遇的主管─只知之發牢騷的主管;
				
						
						
				
		 
				(三十七)喜愛嘀咕的主管─被部屬當傻瓜的主管。
				
						
						
				
		 
				十二、
				不良主管的各種弱點
				
				
				
						
						
				
		 
				(一)責任感薄弱的主管─及早逃離他微妙;(二)只會處罰的主管─不會檢討自己的主管;
				
						
						
				
		 
				(三)委託而放心不下的主管─害部屬無法成長的主管;(四)缺乏創意主管─老是慢半拍的主管;
				
						
						
				
		 
				(五)知識、技能兩不足的主管─通才時代的落伍者;(六)判斷力甚差的主管─懷了致命缺陷的主管;
				
						
						
				
		 
				(七)缺乏組織能力的主管─工作起了變化時慌張失措的主管;(八)計畫力劣弱的主管─只知急於實行的主管;
				
						
						
				
		 
				(九)不會發現問題的主管─使部屬的工作意願減退的主管;(十)解決問題的能力異常缺乏的主管─優劣立現;
				
						
						
				
		 
				(十一)拙於說服的主管─也是傾聽劣手;(十二)把部屬看成被支配著的主管─理該起而反對;
				
						
						
				
		 
				(十三)對年輕人的世界不關心的主管─庸俗的主管;(十四)表裏皆冷淡的主管─少接觸為妙的主管;
				
						
						
				
		 
				(十五)不會與部屬「交際」的主管─缺乏情義的主管;(十六)誤以為說動了部屬的主管─天真到家的主管;
				
						
						
				
		 
				(十七)要以強迫手法帶動部屬的主管─不知蹲下來的主管;(十八)沒有自覺的主管─有害於公司的主管;
				
						
						
				
		 
				(十九)沒認清立場的主管─不知職責的主管;(二十)不知自己有何能力的主管─無法看穿自己的主管;
				
						
						
				
		 
				(二十一)無意啟發自我的主管─悶死部屬的主管;(二十二)只顧眼前的主管─缺乏遠見的主管;
				
						
						
				
		 
				(二十三)指導方式有誤的主管─抓不住重點的主管;(二十四)突起變卦的主管─沒一個準的主管;
				
						
						
				
		 
				(二十五)奪部屬工作的主管─典型不良上司之一;(二十六)替部屬工作的主管─炫燿本領的主管;
				
						
						
				
		 
				(二十七)不讓部屬直言的主管─讓部屬洩氣的主管;(二十八)討厭員工社團的主管─忽視伙伴意識的主管;
				
						
						
				
		 
				(二十九)討厭創意的主管─對創意不懷好感的主管;(三十)醃住部屬的主管─對熱忱潑冷水的主管;
				
						
						
				
		 
				(三十一)使部屬機器化的主管─把部屬的銳氣消滅的主管;(三十二)輕視單純作業的主管─逼人成為機器人的主管;
				
						
						
				
		 
				(三十三)從遲到、缺勤看人的主管─不考慮原因的主管;(三十四)戴現代人化假面具的主管─言行不符的主管;
				
						
						
				
		 
				(三十五)不聽申辯的主管─一口咬定的主管;(三十六)對部屬的禮節漠不關心的主管;
				
						
						
				
		 
				(三十七)管理偏於一方的主管─抓不住重點的主管;(三十八)討厭年次休假的主管─把不休假當成美德的主管;
				
						
						
				
		 
				(三十九)拙於統合的主管─只會怪部屬的主管;(四十)自以為了解部屬的主管─無法看穿部屬心意的主管;
				
						
						
				
		 
				(四十一)動輒「期待」的主管─毫無意義的說辭;(四十二)說「做那種是有什麼用」的主管─不之浪費亦有用的主管;
				
						
						
				
		 
				(四十三)偷部屬時間的主管─誰喜歡加班
				?
				;(四十四)不聽取部屬抱怨的主管─想不出對策的主管;
				
						
						
				
		 
				(四十五)錯誤的私生活干擾─主管優劣的分界線;(四十六)說公司與上司壞話的主管─破壞公司形象的主管;
				
						
						
				
		 
				(四十七)不識英才的主管─趕快離開他!;(四十八)不關心部屬煩惱的主管─感性大缺的主管;
				
						
						
				
		 
				(四十九)沒有效益觀念的主管─認為薪水不高的主管;(五十)拉上司做見證人的主管─沒有自信的主管;
				
						
						
				
		 
				(五十一)玩弄「生存意義論」的主管─強賣的主管。
				
						
						
				
		 
				十三、
				主管領導的新議題
				
						
						
				
		 
				(一)第五級領導:
				(1)
				領導人的最高境界,神龍見首不見尾;你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部屬敬畏你,但不需要你。
				(2)
				藉由謙虛的個性和專業的堅持,建立持久的卓越績效。
				
				
				
						
						
				
		 
				(二)默默領導:
				1. 
				默默地、嚴謹地,為組織、為周遭的人、為自己,做正確的事。
				2. 
				謙遜而自持,行事低調不喜出風頭。
				3. 
				耐心付出努力,讓組織更好。
				4. 
				必須處理許多瑣事,小努力解決大問題。
				5. 
				三思而後行,小心謹慎。
				
						
						
				
		 
				(三)願景領導:
				願景是人們在一個組織中共同分享的一個清楚敘述的承諾,包括價值、信念及目的,用以指導他們的行為目標。
				
						
						
				
		 
				(四)火線領導:
				「技術性問題」就是標準操作程序可以解決的問題;「適應性問題」則是必須學習新方法加以因應及解決不斷變化的問題。
				
						
						
				
		 
				(五)動盪領導:
				局勢愈動盪,領導力愈重要。
				
				
				
						
						
				
		 
				(六)僕人式領導:
				1.
				領導人必須找出並且滿足部屬的基本需求
				,
				像僕人般服侍他們
				;
				但不是找出並且滿足部屬的慾望
				,
				像是奴隸般聽命行事。
				2.
				滿足所欲
				(want)
				和滿足所需
				(need)
				可是天壤之別。
				3.
				領導人應該要重視部屬的需求
				,
				而不是他們的慾望。
				
						
						
				
		 
				(七)香蕉皮領導:
				Finkelstein
				認為應「以失敗為師」。企業領導
				
				
				人必須以身作則,建立開放的企業文化,鼓勵訊息的流通與分享,建立組織學習的文化,並且向「最差的做法」
				(worest practices)
				學習。
				
						
						
				
		 
				(八)真誠領導:
				1.
				真正的領導人衷心希望藉由領導服務他人
				
						  
				
				他們最看重的,是讓自己所領導的部屬產生改變,遠勝過透過領導獵取權力、金錢或名譽。
				2.
				坦蕩面對自己的陰暗面,是做真誠領導人的必備條件
				
						  
				
				誠實面對自己,指的是勇於接納自己的短處,並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3.
				要建立真誠領導的價值觀需透過個人信念的塑造,再經過學習、省思、請益,與經驗累積。
				
						
						
				
		 
				(九)價值領導:
				1.
				價值領導乃奠基於明確的價值觀與領導概念;
				2.
				價值二字
				,
				意謂著存在組織與其他群體間的自然關係;
				3.
				如果組織可與其他群體形成並維繫良好的關係
				,
				這些關係便會產生價值
				,
				而且良好關係更可改善組織與成員、顧客以及社群之間的互動;
				4.
				領導二字
				,
				意指相較於其他組織
				,
				某一組織在自我關係中
				,
				創造價格的良寙程度與組織回報投資人程度的連結。
				
						
						
				
		 
				(十)永續領導:
				1.
				「永續領導」
				(sustainable leadership)
				強調領導猶如一過程與系統,而非一套個人所擁有的、可訓練的能力與特質。
				2.
				永續領導的理念能被學校教育人員所接受並且用心實踐,學校才能營造永續經營的文化。
				
						
						
				
		 
				十四、
				學校經營的永續領導策略
				
				
				
						
						
				
		 
				(一)學校領導者應強化永續領導的觀念並建構永續學習的環境。
				
						
						
				
		 
				(二)學校領導者宜掌握校務發展的持續性及計畫性的變革步調,以維持校務的穩健進步與發展。
				
						
						
				
		 
				(三)透過校務會議的決策機制,延續學校經營重要計畫。
				
						
						
				
		 
				(四)學校領導者應以寬闊的胸襟與視野,延續前任領導者的優良政績並開創未來願景。
				
						
						
				
		 
				(五)永續領導強調領導的過程與系統性,確實為所有學校領導者所必需具備的理念。
				
						
						
				
		 
				
						  
				
				*如果優質的學校組織變革作為要能產生影響並且持續擴展下去,則如何做好學校永續領導的工作,將是學校領導者基本且優先的工作之一。
				
						
						
				
		 
				教學評量
				—
				新竹教育大學張美玉教授
				
						
						
				
		 
				一、
				從
				TIMSS 2003
				試題探討中小學教師考試命題
				
						
						
				
		 
				(一)
				TIMSS
				(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由
				IEA
				所負責。
				
						
						
				
		 
				(二)
				TIMSS
				的科學課程:
				社會想要的教學(
				Intended Curriculum
				)(規劃課程)
				
						
						
				
		 
				
				
						
						
				
				
						       
				
				實際進行的教學(
				Implemented Curriculum
				)(實施的課程)
		 
				
						
						
				
				
						 
						     
						       
				
				學生學到的課程(完成的課程)。
		 
				(三)
				TIMSS
				的評量架構:
				
						
						
				
		 
				1.
				內容領域(
				content Domains 
				):
				數學:數與量、代數、測量、幾何、資料分析;科學(國小):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
				
						
						
				
		 
				2.
				認知領域(
				Cognitive Domains
				):
				數學:知道事實和程序、使用概念解決特定問題、推理;科學: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理解、推理。
				
						
						
				
		 
				二、
				影響科學學習成就的因素
				
						
						
				
		 
				1.
				教師因素:教師教學的方式是否為學生所接受。
				
						
						
				
		 
				2.
				學生個人因素:喜不喜老師、個人的特質。
				
						
						
				
		 
				3.
				家庭因素:
				
						
						
				
		 
				4.
				性別因素:國中以上,男生比較好。
				
						
						
				
		 
				三、
				重要的紙筆測驗命題原則
				
						
						
				
		 
				1.
				題目內容要能反應教學內容及目標。
				
						
						
				
		 
				2.
				題目生活化,避免直接抄錄課本或習作。
				
						
						
				
		 
				3.
				避免使用曖昧不明語句。
				
						
						
				
		 
				例:不佳
				
						      
				
				中國的煤都是
				(     ) 
		 
				
						      
				
				佳
				
						      
				
				中國的「煤都」是指哪裡?
				(     )
		 
				4.
				使用字彙適合受試者程度。
				
						
						
				
		 
				5.
				敘述扼要、直接切入重點。
				
						
						
				
		 
				6.
				試題答案要明確,避免爭議性。
				
						
						
				
		 
				7.
				以簡短、清晰用詞陳述試題。
				
						
						
				
		 
				四、
				傳統科學課程的理念
				
						
						
				
		 
				1.
				教科書中主要的概念。
				
						
						
				
		 
				2.
				教科書及實驗手冊為活動依歸。
				
						
						
				
		 
				3.
				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或教科書所提供的資訊。
				
						
						
				
		 
				4.
				科學侷限於學校及科學課程。
				
						
						
				
		 
				5.
				科學知識用於日常生活中者極少。
				
						
						
				
		 
				6.
				學生不認為所學的科學對於解決當於社會問題有幫助。
				
						
						
				
		 
				7.
				學生很少問引起思考的問題。
				
						
						
				
		 
				8.
				學生視老師為知識的供應者。
				
						
						
				
		 
				9.
				學生視科學為必須去學的知識。
				
						
						
				
		 
				五、
				傳統評量的特點
				
						
						
				
		 
				1.
				用科學測驗(
				measurement
				)的理念
				—
				以量為主的評量。
				
						
						
				
		 
				2.
				經濟
				有效率
				。
				
						
						
				
		 
				3.
				強調信度及效度。
				
						
						
				
		 
				4.
				有一套
				標準
				答案。
				
						
						
				
		 
				六、
				傳統評量的學習觀
				
						
						
				
		 
				1.
				學習是被動的。
				
						
						
				
		 
				2.
				學習只要記得老師要學生記的。
				
						
						
				
		 
				3.
				評量是學習的終點。
				
						
						
				
		 
				4.
				學生被考的是前面學過的教材。
				
						
						
				
		 
				5.
				考試是要看學生記得多少。
				
						
						
				
		 
				6.
				課程是零碎知識的整合體。
		 
				七、
				傳統評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1.
				區分
				學生,造成傷害。
				
						
						
				
		 
				2.
				造成
				學習假象,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值得懷疑。
				
						
						
				
		 
				3.
				無法
				提供真正平等的學習機會。
				
						
						
				
		 
				八、
				影響教育革新的思潮
				--
				建構主義的思潮,建構主義強調:
				
						
						
				
		 
				1.
				學習是主動、積極、有目的的。
				
						
						
				
		 
				2.
				學習會受學生原有的概念架構所影響。(教師對學習的
				
				
				情境,有自己原有的想法,教師教學的表現深受其原有想法所影響)。
				
						
						
				
		 
				3.
				社會因素在學生建構意義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4.
				知識不是客觀存在的絕對真理。
				
						
						
				
		 
				5.
				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教學涉及對教室情境的瞭解和教學任務的設計。
				
						
						
				
		 
				6.
				課程
				不僅含有待學習的知識及技能,且可提供學生建構知識的學習任務、教材和教學資源。
				
						
						
				
		 
				九、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1.
				重視學生的先前概念。
		 
				2.
				主動參與。
		 
				3.
				反省思考。(
				reflection
				)
		 
				4.
				社會互動。
		 
				十、
				新式評量的學習觀
				
						
						
				
		 
				1.
				學習是主動的。
				
						
						
				
		 
				2.
				學習是基於先前的知識。
				
						
						
				
		 
				3.
				學習是學習者概念重組的動態過程
				4. 
				學習是透過社會互動的過程。
				
						
						
				
		 
				5.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6.
				學生被評量的是多樣性的學習表現。
				
						
						
				
		 
				十一、
				Difference of  
				Portfolio Collection  and  
				Portfolio Assessment
		 
				Portfolio Collection
				:一種收集資料(或作品)的方式,把資料(或作品)放在一個檔案或資料夾裡。
				
						
						
				
		 
				Portfolio Assessment
				:
				一種評量的形式,用來監控或增強學生在教室學習的表現。
				
						
						
				
		 
				十二、
				
						An Example of How I use Portfolios in Mathematics
				
				
						
						
				
				
						(Pam Knight, 1992)
				
				
						
						
				
		 
				步驟:
				
						
						
				
		 
				1.
				買一只大箱子及許多卷宗夾。
		 
				2.
				收集所有學生學習的東西(日誌、長期作業、困難問題的記錄﹍﹍等)。
		 
				3.
				選擇五項可以代表自己的努力的學習項目。
		 
				4.
				讓學生討論
				 Portfolio 
				表現的形式:設立一些標準:清楚可讀、打字、有封面、目錄﹍﹍等每一項要有個人的敘述,敘述為什麼選這一項,這一項對學習者的重要性為何。
		 
				5.
				給學生一星期整理自己的
				Portfolio
				。
		 
				6.
				交出
				Portfolio
				後,讓學生交換閱覽。
		 
				7.
				另外四天,再讓學生補充或修改自己的
				Portfolio
				。
		 
				 
		 
				國教課業務報告
				—
				國教課葉芯慧課長
		 
				一、安全無虞之校舍建築
				
						
						
				
		 
				(一)辦理小班及老舊危險校舍之整建。
				
						
						
				
		 
				(二)辦理學校工程進度列管會議。
				
						
						
				
		 
				(三)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
				96
				年為防水、防漏)。
				
						
						
				
		 
				(四)改善各校安全性、迫切性之工程項目。
				
						
						
				
		 
				(五)採不定時抽訪之方式至各校了解工程進度
				
						
						
				
		 
				(六)改善學校消防設備
				
						
						
				
		 
				(七)輔導學校取得建照、使照並完成產權登記(校舍合法化)
				
						
						
				
		 
				(八)建立學校校舍安全管理維護手冊
				
						
						
				
		 
				(九)辦理學校校舍報廢
				
						
						
				
		 
				(十)協助學校工程品質查核(中央、縣府)
				
						
						
				
		 
				二、健康舒適之教學情境
				
						
						
				
		 
				(一)訂定各國中小設備補助原則。
				
						
						
				
		 
				(二)訂定補助各國中小三年基本教學設施實施計畫(
				6
				班學校
				1
				年約
				7
				萬,
				3
				年計
				21
				萬)。
				
						
						
				
		 
				(三)調查各校已有及閒置未處理之財產。
				
						
						
				
		 
				(四)辦理無障礙空間及設施。
				
						
						
				
		 
				(五)活化校園空間(綠美化校園競賽)。
				
						
						
				
		 
				三、協助取得學校用地
				
						(一)租用校地及徵購。
 
				(二)校地撥用及管理機關變更登記。
				
						
						
				
		 
				四、緊急應變之防災體系
				
						(一)訂定天然災害流程圖。
 
				(二)防災科技教育實施計畫。
				
						
						
				
		 
				(三)軍方物力調查。
				
						
						
				
		 
				(四)各校緊急動線配置圖。
				
						
						
				
		 
				五、順利運作之教育體系
				
						(一)學區劃分調整:今年(
				96
				)實施新生額滿辦法,新生數
				32
				人為
				1
				班。
 
				(二)各校預算及經費編制。
				
						
						
				
		 
				(三)家長會之聯繫。
				
						
						
				
		 
				(四)各項研習活動。
				
						
						
				
		 
				(五)辦理捐資興學獎勵。
				
						
						
				
		 
				(六)建立溝通之平台。
				
						
						
				
		 
				(七)各校補助經費列管。
				
						
						
				
		 
				(八)協助審計抽查案件之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