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內部引用此文章 》 外部引用網址: 由於外部引用的廣告太多,暫時關閉外部引用的功能 !! |  |  
                    
                        |  |  
                        | 
                                        
                                            |   | 
                                                    
                                                        | 笑面刀
                                                            留言於2007/3/1 下午 10:29:14 |    |  |  
                                            | 看過攝影家雜誌專刊:人性的凝視. 感覺上,國家地理雜誌走的比較偏向學院派,是吧?
 我每到一個新城市,離開前總會去逛逛書店
 看看有沒有什麼值得帶回來的
 當然就是...書了
 自己拍不出來的,也沒得拍的
 就看看書囉
 
 想拍大景的
 絕對拍不過名信片啦,所以買一買名信片就行了
 但是通常我不會如此
 
 因為留給下一次再探訪的藉口
 
 ^_________^
 
 
 人文攝影想表達的是攝影者的思想意念而不是留下美美的風景沙龍
 那關於新聞報導的報導攝影及紀錄攝影是否又存在某種相近的看法呢?
 
 學院派也好,沙龍派也罷
 是否正反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
 
 文人相輕
 
 
 |  
 
                                        
                                            |   |  |  
                                            | 好文章!推 
 學院攝影往往用系列作品來敘述一個主題概念
 沙龍攝影往往講究單幅作品的無懈可擊與震撼力
 
 |  
 
                                        
                                            |   |  |  
                                            | 文中"在台灣,小眾的學院攝影,跟大眾的沙龍攝影", 其實大眾拍的只能稱為風光記錄照, 看看手札藝廊, 有幾張能稱為沙龍照的? 如nikonguy說的"沙龍攝影往往講究單幅作品的無懈可擊與震撼力", 有幾張照片能達到? |  
 
                                        
                                            |   |  |  
                                            | 我認為一個有內涵的攝影師.應該要具備這2種條件.如此才堪成為(師).他有實力拍的很唯美.也有能力拍出個人的思想..缺一只能稱作是攝影工.(謝謝您分享大作) |  
 |  
	| 欲回應請先 登入 |  
 
                    
                        | 
                                引用列表 (
                                18
                                ) 為避免不當廣告,新的引用預設為隱藏,作者本人開啟後,其它網友才能看見。
                             |  
                        | 此文章未被引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