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而言,拍照久的人,多少會對這片土地產生感情,不論是對大自然驚奇的美產生的讚嘆,或環境遭到過度開發破壞產生的感傷,還是傳統行業乏人問津/傳承,即將消失《如原住民黔面人、礦工等已拍不到了》而產生的憂慮。人與景的關係,就如同《主角 / 演員》與《舞台》一樣。有《主角/演員》而沒有舞台,照片的環境說明不明確、有《舞台》而沒有《演員》,照片易淪落明信片的味道。
2. 在 拍人物照:當發現主題《主角 / 演員》後,要搭配什麼樣的背景《舞台》?如廟會陣頭表演,將寺廟或野台戲棚當背景一定強過公寓 / 大樓。拍攝農漁民,將果園 / 稻田 / 漁船 / 港口等當背景,環境說服力一定更強。除非真的沒有理想的背景,改拍人物特寫,否則一張沒有環境說明的人物照縱然肢體表情再好,會不會讓人以為到底他是在舞台表演還只是在彩排?
3. 拍風景照:當發現風景/背景《舞台》後,要搭配什麼樣的主題《主角 / 演員》? 如拍阿里山的櫻花《舞台》,搭配小火車、竹子湖的海芋田《舞台》,加了情侶 / 親子《演員》點綴,不但豐富照片的內容更讓照片有味道。千萬不要誤解《攝影是減法的藝術》的原意,所謂《攝影是減法的藝術》是指畫面要單純、不雜亂,目的在讓主題跳脫出來。開大光圈模糊背景只是讓主題跳脫出來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讓照片內容更豐富目的在烘襯主題,只要處理得宜,且彼此間有因果或必然的關係,主題依然可以突顯。所以拍照時除了觀察有趣的主題在那裡?也要考慮到有意義的背景在那裡?也就是說眼睛不能只盯著主題就急著按快門。
4. 入門者拍風景照就是純風景,拍人物照也是純人物,以致照片易陷入故事性不足或環境說明不足,就是很接近大頭照或明信片的味道。另 入門者很容易犯的另一缺點:將實地景物經由相機《 複製》到照片,因完全忽略 《觀察 》與 《思考》,而無創作能力。攝影成為《休閒娛樂》而不再是《藝術創作》。
5. 我們在追求的影像是什麼?到底是一張沒有缺點但跟大家拍的很眼熟的照片,還是有個人風格--就是你認真觀察與思考後在按下快門那張照片。以上僅個人的淺見,如有改進之處,尚請指正。
10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