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倫塔
(Torre de Bel
é
m)
,位於葡萄牙貝倫區,建於
1514
年,建造之目的在於保衛葡萄牙貝倫海港與鄰近之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參閱走過里斯本(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á
貝倫塔建造之初是為了守護太迦河畔的貝倫港,以完成航海時代葡萄牙航海家發現與征服殖民地的目的
基本上,貝倫塔是一座以防禦工事為目的的建築,它於
1520
年完工,一度為葡萄牙位於太迦河
(Tejo)
守護貝倫海港的重要堡壘,隨時間的轉移,其後數個世紀被用來做為辦公室、海關、燈塔或是電報發射站,甚至它的地下室還被用來當成監獄。
á
貝倫塔旁有一座貝倫塔的縮小版立體模型;六角型壁壘、鹽罐子瞭望台、天井、三層塔身及塔頂,一目瞭然
然而,它被推崇的是其建築特色以及其內的雕刻作品。
1514
年,由葡萄牙國王任命佛朗西斯柯
·達·阿魯達
(Francisco de Arruda)
為貝倫防禦工事總建築師
,而由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同一工程大臣迪奧戈·德·波伊塔卡(Diogo de Boitaca)主管修建;與熱羅尼斯修道院的建築風格非常相似,採取曼努埃爾風格的建築內含與象徵的飾物,如結繩式線條、十字架雕刻、動物植物的元素等,在在顯示是為了凸顯當時國王的聲威。
貝倫塔是一個
5
層的防禦工事,包括:地下室、壁壘及三層塔身。走過吊橋,進入大門
(
其實很小
)
,購票進入後,即可進入壁壘部分,映入眼簾的是
16
座砲台;走入地下部分為狹窄的儲藏室,曾被用來當監獄;沿狹窄樓梯往上走則可至壁壘的平台,
6
個平台突出處都有一像鹽罐子的崗亭及瞭望台,平台的中央則是以欄杆圍繞的方形天井,可向下守望,南面欄杆的葡萄雕像,右抱聖嬰,左握葡萄串,故稱葡萄聖母像,是一觀賞重點。
á
壁壘的中央為欄杆圍繞的天井,南面有葡萄聖母雕像及欄杆上的曼努埃爾式尖塔及耶蘇十字,均有可觀
塔身為三層建築,各層間的旋轉樓梯極為狹小,遊客上下須遵守樓梯上方的紅綠燈,以免上下遊客塞在狹窄樓梯間進退不得;每一層均有一非常簡潔小房間及連接至陽台的甬道,最上一層則為小禮拜堂,扇形天花板的曼努爾埃式線條,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長廊天花板極為類似。
á
進入塔內,甬道極為狹小,大塊金黃色石灰岩的建物,訴說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相同歷史建築軌跡
á
由甬道出至陽台,陽台門窗造型又是曼努爾埃式的風格,十字欄杆、海洋波浪輪廓...,窗外可遠眺貝倫港
á
另一邊的陽台望出,里斯本的四月二十五日大橋及近處的發現者紀念碑,景色宜人
á
遠眺東面,典型里斯本白牆紅頂的建築頗為可觀
貝倫塔的建立時期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相同,同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它們同樣見證了在地理大發現時代裡,葡萄牙海洋霸權的興起,守護著葡萄牙一個又一個海上冒險家,達加瑪、麥哲倫、迪亞士、迪艾高
…
的揚帆出海,也迎接著他們由非洲、亞洲掠奪而歸的戰利品。而今,寂靜的太迦河畔,也見證了由絢爛歸於平淡的葡萄牙,也只能與附近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加上葡萄牙政府在其旁修建的巨大發現者紀念碑,一起憑弔那曾經擁有的不可一世的年代。
á
塔頂小教堂的扇形天花板依舊是曼努爾埃式線條,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長廊天花板相似
註:發現者記念碑
(
Monumento aos Descobrimentos
)
,
1940
年葡萄牙世界博覽會首次出現,
1960
年以混泥土重建,以紀念亨利王子逝世
500
周年。紀念碑上雕刻
33
名葡萄牙重要的航海家、傳教士、導航員,東西面各
17
名
(
西面第一人為彼得王子,最後一人為亨利王子,東面第一人又為亨利王子,所以人物有
33
人,雕像有
34
具
)
。
á
距貝倫塔數百公尺的發現者紀念碑,是葡萄牙人對於歷史的緬懷與驕傲
á
發現者紀念碑東西面各有17名葡萄牙重要航海人物;發現者紀念碑東面第一位為彼得王子(右圖);西面第一位為亨利王子(建立該紀念碑即為紀念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左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