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速快門目的在造成動感,在主體移動或相機移動狀況下,照片因在持續 曝光下,經多重影像而形成模糊感。其中同步追蹤攝影因相機與移動中的主 體呈同樣的速度,造成主體清晰、背景因相機與移動而形成模糊感。抽焦或 旋轉攝影則因鏡頭外圍移動範圍較大,模糊感亦強烈,而鏡頭軸中心,雖有 移動,然範圍較小,模糊感較弱。 如果按快門後,馬上抽焦、或旋轉,相片全部呈現模糊感。故拍攝時,若 經部份時間曝光等有明顯清楚影像後,再留部份時間抽焦、或旋轉,造成放 射狀或旋轉的效果,照片則有『動』與『靜』並陳的效果。我們可以簡化成: 在相機固定不動條件下,1.先以快速快門拍一張,2. 按快門後,馬上抽焦、 或旋轉拍一張。3.將以二張照片合成。 所以拍攝時間的分配與控制變成是否成功的關鍵,例如前3/4或2/3相機不動, 後1/4或1/3快門抽焦、或旋轉,原則以前面時間分配長,後面時間分配短為宜, 否則模糊部份會蓋過清晰部份。一般而言,整體測/曝光過程中,時間過短或時間 過長都不利於抽焦、或旋轉,曝光時間過短則不利於前後時間之分配,曝光時間 過長則抽焦、或旋轉效果不佳。整體快門時間落在1/30秒到2秒成功的機率比較大, 此可用光圈設定來達到理想快門時間。另建議要使用角架拍攝,而多練習是拍攝 成功的要件。茲提供拙作供參考,有部份照片是按快門後,馬上抽焦、或旋轉, 有部份照片是經部份時間曝光後,再做抽焦、或旋轉動作。 結論與建議:畢竟上述屬技巧性範圍,可嘗試但勿濫用,更勿為追蹤而追蹤、 為抽焦而抽焦、為旋轉而旋轉。拍照終須把作者的思想與感情面表達出來,否則 只是一時新鮮但不耐久看。 祝大家拍照愉快,影藝日進。 2014/01/13 抽焦與旋轉攝影續論 2014/11/17 旋轉拍攝後,一方面相機晃動,另一方面也產生了離心力的效果,照片越 往外圍產生的模糊感也越強烈。因離心力的效果,理論上照片『清晰部份』應落 在正中央區域。可是若移動『旋轉中心軸線』,如橫向構圖左方1/3或右方1/3處 為『旋轉中心軸線』,並以該點為對焦點《最好是頭或眼睛》,則照片『清晰部份』 將因『旋轉中心軸線』的改變而變動,如此一張照片將有部份清晰,而大部份的影 像模糊並存的情況產生。此模糊感的產生是來自相機旋轉的晃動,與傳統脫焦而產 生的模糊感大不相同。由於主體被突顯,而背景模糊但又有熱鬧的動感,視覺極不 尋常,變成照片在探索一的未知的影像世界,縱使架腳架多張拍攝,因手動旋轉速 度不一,畫面也不會像風景照片,有相同的結果呈現,從而隔絕了模仿性。然而其 成功的機率可能比追蹤攝影還更低,難度可能比拍晨昏照搖黑卡更難。失敗的主因 在畫面上沒『清晰部份』或『該清晰部份』並非對焦點。故建議先以靜態物為拍攝 對象,而主體若在移動時,以迎面取景比徹側/斜面取景成功機率高一些。 1. 2. . 3 1-3 普通拍攝 4 5. 6 4-6 追蹤攝影 7 1/30秒之抽焦效果 8 時間約1.5秒之抽焦效果 9 7-9 抽焦攝影 10
11 12 圖12及13可能需拍數十次,甚至上百次才有成功一次的機會。 如其旋轉中心軸線及對焦點不落在臉部,縱然有旋轉,臉部變成不清 楚。故12旋轉中心軸線在中央往左上方處,而13旋轉中心線則落在中 間下方1/3部位。旋轉中心軸線在曝光過程是須固定不移動才會成功。 13 14 如找到有次序的背景,旋轉後背景在動態中也可辨識,形成與平常 拍攝狀態下,造成不一樣背景的視覺效果。此與12圖雜亂的背景,經 由旋轉後淡化背景的目的略不同。 10-14 旋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