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網的辣媽- 手札部落格
http://www.photosharp.com.tw//Blog.aspx?MId=99987      
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下一篇
馬那邦山攻頂-夢想與實現一線間   (點閱2078332)
器材分類:Nikon 尼康 / 數位單眼 / D90    日期:2015/4/26

山頂遠眺萬千崢嶸聖稜線



圖片來源:馬那邦觀光休閒農業園區發展協會
 

馬那邦山攻頂-夢想與實現一線間
旅遊日期:2010/12/18
 
十年前曾空降芬蘭北邊拉普蘭聖誕老人村、腳踩北極圈線的我,數年前開車帶著全家大小想攀登合歡山上最容易攻頂的人生第一座百岳-石門山。沒想到,車停好在路邊,大家興高采烈地攀爬一小段路後,發現自己及小女兒均有高山症候群。頓時頭暈、眼前一片黑,兩人只好隨地躺在一平坦處休息。同行的外子、大女兒及二女兒被我們嚇到,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等我們感覺恢復正常後,立刻下山,不敢再繼續攻頂。
 
基於那次不太好的爬山經驗,加上這一兩年我和外子均有鼻過敏情形,冬天特別嚴重,我們一直不敢再嘗試爬海拔有點高的山。
 
那天看氣象報告,隔日天氣會很好,於是我提議去試爬馬那邦山。馬那邦山,對我們而言,雖然路程不會太遠,但感覺要有相當體能,才敢去挑戰,因此一直停留在夢想階段。我上網做功課後,列印一張馬拉邦山步道簡圖及相關資訊備用。
 
隔天起床,發現天氣果然出奇的好,當下立刻決定去爬爬看。我請外子打個電話請教接駁車的事,我則快速換裝、帶著相機準備出發。
 
我們從苗栗市走72號快速道路到終點汶水,再接台6線往大湖方向走。在大湖鄉的南湖進入「苗55鄉道」,至淋漓坪,再轉入「苗55-1鄉道」,車行約三、四公里,過東興國小,隨即抵達馬那邦山第一停車場。停車場旁有個民營的遊客中心提供導覽地圖及遊客接駁服務。
 
看簡圖上有三個登山口,但實際上一般遊客走北線從「上湖」登山口進入較多,南線則在「天然湖」登山口進入。至於珠湖登山口較少人問津。
 
上網做功課,大都說非假日時遊客少,勉強可將車子開至北線的「錦雲山莊」附近的停車場。聽說從錦雲山莊出發,只需步行約30-40分鐘的產業道路,便可抵達「上湖」登山口。登頂後,再走南線下山到「天然湖」登山口,附近有一條連絡小路可繞回錦雲山莊,完成O型路線,全程約3小時左右。
 
不過,我建議大家,尤其是體力較差者最好搭九人座接駁車來回每人250元至登山口。接駁車去程從第一停車場出發走北線到上湖登山口,回程南線天然湖登山口乘車,經過第二停車場再回到第一停車場。因為從停車場出發,大約還要步行4公里的東興產業道路,才能抵達登山口。那天上山時我因怕暈車坐在駕駛座旁,目睹整個產業道路非常狹窄,甭說假日,就連平日都不易會車,遊客若開車進入,造成塞車不打緊,路況如不熟又需會車時相當危險。
 
搭接駁車輕輕鬆鬆到登山口下車後,從登山口出發,剛開始踏著質樸的泥土路,穿梭於整大片的林間,漸漸地坡越來越陡。簡圖上第一站是馬那邦古戰場紀念碑。



未到古戰場紀念碑前有一指示牌左邊往珠湖登山口


 
根據解說牌記載,1895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被強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日軍登陸台灣後,展開接管任務,從北到南鎮壓台灣守軍和各地反抗義軍。馬那邦山原住民曾發生兩次(1895年及1902年)各一次戰役,雖泰雅族人奮勇殺敵,但難敵日軍猛烈砲火,死傷慘重。日人為悼念在山區戰死的士兵,便建立「弔忠魂」紀念碑,但原碑已消失,民73年民間團體重修「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供人憑弔。



馬那邦古戰場紀念碑


在此向上取景任何角度皆美不勝收


 
紀念碑旁左上方的崖台上可遠眺附近細道邦山峭拔險峻的大山壁,而遠方雪山至大霸尖山的聖稜線在此亦隱約可見,但要格外小心,小孩請勿靠近。



 

 


由紀念碑前行幾分鐘,抵達一處空曠的平台處,那是昔日的日軍軍營遺址。這處軍營,當時日軍稱為「草坪營區」。營舍位於峭壁之上,居高臨下、視野極佳,可監控附近泰雅族人的行動,曾為馬那邦山隘勇線上一個重要的據點。目前營舍周圍僅存些許石砌牆殘基,營舍空地則新植樹苗。


 

石門

沒多久,來到著名的「石門」隘口,看見一座巨石橫阻於陵線上。根據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的解說牌記載,巨岩因地殼變動,斷裂為二,兩岩之間的隙縫,僅容單人通過,因此形成天然的隘口。西元1902年泰雅族人曾以此隘口為屏障,頑強抵抗日軍;後來日軍仿清朝建立隘勇線後,派兵駐防並裝置火砲,在石門附近建立草坪營區,也就是前述的日軍軍營遺址。



 

 

 
邊走邊看,三不五時就會看到林務局設的解說牌。這次看到的是介紹馬拉邦山北線的林相。解說牌上記載由於氣候與環境,造就了馬那邦山優美而豐富的林相。自上湖登山口至山頂,沿線皆是茂密的天然林,以海拔800公尺以上的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其他尚有杉木林等。秋、冬時偶有紅葉植物青楓、楓香、山漆、台灣櫸點綴其間;沿著稜線步道途中還出現台灣紅榨槭,屬於槭樹科。它是台灣特有種,落葉喬木,葉對生闊卵形5裂,先端尾狀漸尖,基部近心形,重粗鋸齒緣。雖然楓紅的規模並不大,只是一小段而已。但萬綠叢中一點紅,反而顯得更美。


 


 

好漢坡

通過石門後,地勢開始變陡,平緩的山徑突然變為超陡的枕木土階路,拿出步道地圖,原來這就是「好漢坡」,聽說約有一百七十幾個階梯盤繞而上。到此,許多遊客皆已氣喘吁吁,但為了達成目標-攻頂,大家互相加油打氣後,繼續往上爬。抵達上方後,與天然湖登山口上來的山路交會。再往上走,約幾十公尺,便抵達馬那邦山山頂。







 

往上爬即是馬那邦山山頂

馬那邦山,海拔1406公尺,為大湖鄉境內第一高峰。最特別的是,它擁有一顆「一等三角點」,這裡也是一等衛星控制點。所謂「一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45公里(三角點到三角點之間距離),也就是展望度最佳的點;而衛星控制點為國家各項測量及工程建設之依據,此地既然名列一等衛星控制點,想當然爾是視野最佳處



 馬那邦山招牌經典合影處


馬那邦山招牌經典合影處 


一等衛星控制點解說牌


遠眺萬千崢嶸聖稜線
 

那天剛好是假日,山頂觀景平台不是很大,有點人滿為患。大家都要與那顆稀有一等三角點合照留念,連拍個照都要排隊搶時間。


 




 聽說撫摸此三角點會很幸福及帶來好運
 
喜歡隨興過生活的我,向來運氣都不錯。那天天氣超好,能見度極佳,解說牌上聖稜線所列的各座高山,都能清楚看見,甚至還看見大霸尖山上有積雪呢!至於發源於大霸尖山的大安溪在山谷間蜿蜒更明顯可見。



大家都想與聖稜線解說牌及山頂上松樹合影


山頂俯瞰群山中的山谷


遠眺萬千崢嶸聖稜線

 
馬那邦山俯瞰大安溪
 
山頂下方平台處有一座徐慶榮紀念碑,以紀念民國72年攀登印度庇古巴特峰(6772公尺)殉難的一位年輕登山家徐慶榮。



 
 

 
這是我第一次清楚望見雪山至大霸尖山的聖稜線。能站在這裡,對我而言,真的不容易,也是我人生的一大挑戰。因時間有限要搭回程接駁車,無法久留。我們在此拍些照片、吃過簡單午餐後,便依依不捨地走南線往天然湖登山口下山。



下山超陡請注意慢行


下山途中一大片竹林


 
下午兩、三點下山時,還看見一些年輕人從南線往上爬。事後我想他們會從南線開始爬的原因,應該是汽車可直接開到南線天然湖登山口,而南線登山口到第二停車場間道路皆舖柏油路,也較東興產業道路寬。但走此路線的遊客大部分是上到山頂,從原路返回天然湖登山口。
 

天然湖登山口
貪心的我,為想多看幾眼山頂優美的風光,任憑外子三催四請,遲遲不肯下山。結果,因趕搭回程接駁車,下山變得有點趕,沒有太多時間慢慢欣賞沿途風景。下至天然湖登山口時,走出登山口往乘車地點,左邊沿途盡是一大片的柑橘園。


 
我們坐上接駁車回到第一停車場後,喜歡嚐鮮的我,買些當地現採的橘子、蔬菜等當伴手禮就打道回府了。



第一停車場附近竹林


第一停車場楓樹
 
綜觀馬那邦山,自上湖登山口到馬那邦山三角點,下山走南線到天然湖登山口,步道總長為3.9公里。個人以為,南線與北線風景截然不同,爬山難易度也不同。上湖登山口上山是沿著馬那邦山稜線而上,難度較高、較陡,不過秋冬時可看見紅葉植物,左側隱隱約約不時還可看見聖稜線。而天然湖至馬拉邦山山頂的沿途風景呢?有一大片竹林、特大棵的蕨類、闊葉林等,除了快到山頭微陡與最後攻頂超陡外,大都是緩升的泥土路,較好爬,不會那麼吃力。馬那邦山要怎麼爬?自己決定囉!
 
馬那邦山,未去之前總覺得遠在天邊、遙不可及。我們這次實際造訪後,發現馬那邦山攻頂,夢想與實現原來只是一線間。
 

貼心小叮嚀
1.好天氣再去,最好結伴,傍晚前務必下山(整個山區好像沒路燈)

2.下雨天最好別去,有些路段因濕滑,安全起見還會封路。
3.體力較差或時間有限的人最好搭接駁車。如搭接駁車在第一停車場上車,回程在天然湖登山口附近乘車,回程接駁車最晚四點。
4.天氣好時,別穿太多衣服,加件防風一般夾克即可,不須穿羽絨外套。
5.穿輕便運動服與防滑鞋,隨身帶些溫開水與簡便餐點等,除了必備物品,別帶太多東西。
6.最好帶拐杖,每人一隻。
7.自山頂下山時,雖有階梯,但超陡,務必謹慎慢行。
8.第一與第二停車場皆有廁所,但山上沒廁所,頻尿的人,在上湖登山口右側最好找個隱密處自行解決。

9.
喜歡攝影的人,體力許可,帶個好一點的相機,才不會錯過眼前美景而遺憾。


 

內部引用此文章 》 外部引用網址: 由於外部引用的廣告太多,暫時關閉外部引用的功能 !!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應列表 ( 0 )
欲回應請先 登入

引用列表 ( 0 ) 為避免不當廣告,新的引用預設為隱藏,作者本人開啟後,其它網友才能看見。
  此文章未被引用

印象工場 攝影家手札 版權所有 © 2008 Photosharp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