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夜幕低垂時分, 自然光的色溫特質及特過媒體傳導出多變的色彩絢爛的霓虹燈及大氣折射角度所顯現的綺麗光采, 是數位相機最佳的拍攝主題。 
				  Nikon D200, Nikon 18-35mm f3.5-4.5 AFD, f16, 1.3sec, ISO400, 自動白平衡, RAW 格式,
 拍攝地點:中國西安
 
 
				器材準備
		 拍攝夜景, 結實穩固的三腳架及快門線是必要的。部份的單眼數位相機, 可將自拍的秒數自設定為兩秒開始, 亦可取代快門線的功能。 外接式閃光燈及照明設備(各種攜帶用的照明設備), 可以適度的配合手動模式慢速快門, 對前景補光。 此外, 對於高反差的場景, 需要適度的將亮部減光, 顯現出暗部的弱光, 可使用各種的遮光輔助器材。 攜帶的鏡頭方面, 依據拍攝的範圍從魚眼、超廣角到望遠鏡頭, 可配合需求運用。 
		 
				
						
								|   |   |  
								| 穩固的三腳架及快門線 | 外接式閃燈 |  
								|   |   |  
								| 遮光輔助器材 | 各種攜帶用照明光源 |  
 
				夜拍影像的雜訊問題
		 由於數位攝影「即拍即看」的優勢, 以往傳統攝影, 即使使用測光錶, 失敗率仍高的顧慮, 已經消失了。乳膠片「相反則不軌」 (Reciprocity Law)的定律亦不適用於數位攝影, 影像素質的良窳將取決於該款相機雜訊抑制的程度。 大多數的數位單眼機身均備有長達 30 秒的曝光時間, 一般而言, 800(含)以上的高 ISO 值與 20 秒以上的曝光時間, 將使雜訊產生的數量增加。因此, 建議順應數位相機的電子特性與性能極限, 依據每款相機使用上的經驗, 在特定的曝光範圍內來操作, 將可得到最佳的呈像品質。 
				  各類測光錶
 
				  高雜訊
 以 Photoshop 開啟原始影像, 放大100%後,觀察圖像暗部細節, 發現有顆粒狀雜訊出現。
 示範模特兒:Cherry
 拍攝地點:異塵 PUB
 拍攝光源:透光吧台燈
 拍攝設定:ISO1600,1/8sec
 
				  低雜訊
 拍攝於充足的光線下, 採用 ISO200 與自動白平衡設定的影像, 同樣以 Photoshop 開啟檢視, 放大 100% 後, 發現圖像細節極佳, 完全沒有顆粒雜訊出現。
 示範模特兒:Cherry
 拍攝地點:台大校園
 拍攝光源:日光
 拍攝設定:ISO200,1/1250sec
 
 
				突顯夜景中的主角
		 夜間拍攝時, 由於背景昏暗, 只要是發出光亮的物體, 都會顯現出影像, 因此, 一幅圖像的主體, 必須清楚的表達。例如拍攝上海南京路夜景時, 可採用廣角鏡頭, 採用橫式構圖, 將最明亮的建築前景誇張化, 形成視覺重心, 並向後方延伸, 可充分刻劃出建築的張力、迫力與幾何美感。拍攝時, 需注意震動與曝光的時間, 盡量的避免暗部雜訊的產生。 
				  上海南京路夜景 Canon 20mm AF, 18mm, f/11, 1/2, ISO 400
 
 
				夜間動態誇張光影
		 除了一般的室外拍攝外, 只要是黑暗中可顯現光彩的場合, 也可以拍攝出美麗的數位光影, 由於背景與主體相同的性質, 此類作品也可歸類於夜間攝影的範圍。例如在上海世界聞名的海底隧道中, 亮麗七彩的投射光環, 產生了抽象與超現實的動態誇張光影。 
				  海底隧道動態光影-1
 Fujifilm S2 Pro, Nikon 18-35mm AF, 18mm, f/11, 1/2, ISO 400
 
				  海底隧道動態光影-2
 Fujifilm S2 Pro, Nikon 18-35mm AF, 18mm, f/3.5, 1/15, ISO 400
 
				  海底隧道動態光影-3
 Fujifilm S2 Pro, Nikon 18-35mm AF, 18mm, f/3.5, 1/15, ISO 400
 
 
				放射線變焦創意光彩
		 在慢速曝光設定下, 凡是移動的光點或光線, 均會顯現出光的軌跡。 除了光體本身的動態運動, 也可以採取瞬間變化焦距的方式, 創造出放射線般的特別影像。 拍攝的方式與靜態的夜間拍攝大同小異, 若需要產生直線幾何的光流線條,必須使用穩固的三腳架, 將主體置於中央構圖點, 需注意變焦後放大的比例,要先預留構圖空間。 
				  採用 Photoshop 濾鏡之「放射線模糊」將夜景照片加工, 可以得到背景更細緻, 人物主體更清晰的效果
 
				  變焦幅度較小的放射狀夜景人像,示範模特兒:雨捷
 
				  變焦幅度較大的放射狀夜景人像,效果頗具視覺衝擊性
 以人像為拍攝前景時,可先設定閃燈「後簾幕同步」與TTL效果較佳。在曝光全程中變動焦距。不妨多次嘗試取得最佳的拍攝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