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參北台灣第一聖地:法鼓山觀音道場,天降甘霖漫步賞景,別有一番清涼之感;大殿正門上方匾額有別於傳統寺院,
"本來面目"樸實的字句不禁讓人有所思索.
拍攝都在室外的時候進行,室內則收起相機不作干擾.(Pentax K10D+DA*16~50mm/f2.8+FA77mm/f1.8LE 縮圖原色銳化)
# 來迎觀音
# 溪流一景
# 曹源溪
# 臨溪賞水
# 北魏風格清代石雕佛
# 藥師古佛
# 祈願觀音殿
# 殿前四合院一方水景
# 彼岸
# 驟雨灑落一片珠玉
觀世音菩薩聽潮聲的來去,悟到聲音在聞性中剎那生滅.............
# 仰望大殿
# 莊嚴大殿
「本來面目」釋意:禪宗所講的本來面目,是說明在沒有生與死之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已經進入了生、死,這是一種現象,是身體的現象、心理的現象、環境的現象,這些現象加起來,就是生與死。離開了這些生死現象,既不生也不死,既無生也無滅的本來面目,是人人本具的,那究竟是什麼呢?那是不可思議的真如佛性。隨時能放捨諸相,隨時就能見到本來面目,只要有一個念頭沒有辦法離開現象,便是著相;只要執著於任何一相,那就跟本來面目不相應了,自然也就見不到本來面目了。因此,本來面目是指「放下了自我中心的執著,心無所住、念無所繫,放捨諸相之後的大解脫、大涅槃。當你對於一切現象的執著心統統放下時,這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來思索的如實境,所以禪宗稱之為不立文字,也稱為不可思議的悟境了。」
參考《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 許好願轉好運
# 行如風
# 簡潔內歛的"禪門"
# 圖資館前七株雀榕
# 遙望法華鐘樓
# 法華鐘引鐘
# 法華鐘
# 山神廟
暮色低垂正要離去,回頭拍下三門(又稱山門)前方的景觀.
# 路標山徽石
山徽圖形源自佛陀轉法輪時的說法印
由於難得是雨中的夜景,刮強風下撐傘勉力拍攝,還好相機的防手震功能幫了忙, 機鏡防塵防潑水的密封性也可印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