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的能力日漸喪失,已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
很快的,父母同處的家庭將被視為特例。
婚姻、長期的家庭、永久的友誼,以及其他種種觀念,
都會被認為是過時的玩意兒。
毫無意義的雜亂性關係成為正常現象,並被鼓吹為解決失敗婚姻的有效方法。
超越感情,與他人保持距離,被視為避免痛苦的良方。
忽視並虐待兒童與老人,也是日益嚴重的問題。
過去協助建立行為準則,並促進人們友好相處的社會和宗教機構,如今已不再有作用。
個人主義、獨立思想及個人自由觀念,已被置於愛、奉獻和互助合作之上。
檢視『互愛』的複雜性質(在長期承諾中,兩個或多個獨特完全的個體,願意同處及相互配合之富於活力與變化的性質),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不過,這是本書的目的。
既然對互愛之動力的討論者很少,我認為這是一件重要且必須的工作。
如果沒有這種知識,我們只能共同生活在仇恨、恐懼、孤獨之中,不斷因無知而傷害彼此,終此一生。
所幸,決定權仍操之在我。
就像我認識的任何人一樣,我的一生也是由一長串的『關係』交織而成,有好有壞,我都很重視。
因為唯有經過這些『關係』我才能脫離幼稚、度過童年、結束青春期,而邁向成熟的境界。
遭逢挫折、錯過機會、克服恐懼,都是活生生的教材,它們協助我放鬆精神,並除去了我對『愛』的畏懼。
『關係』仍是鼓舞激勵我的主要力量來源,使我保持開闊好奇的心胸,擁有學習的熱誠,並接受變化的挑戰。
如今我更加了解詩人奧丹(W.H.Auden)所說:
『我們必須互愛,不然還不如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