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典由來
		 
		彰化平原在十八世紀初,僅有零星的開發。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鳳山拔貢施世榜生,有感於肥沃的土地未盡地利,籌資在今二水鼻子頭附近鑿圳、建渠道。由於未悉水利之法,屢次引水不成,後得林先生授水利工法,於康熙五十八年(西元1719)建圳完成,導引濁水溪之水灌溉彰化十三堡的八堡,而有「八堡圳」。後又有黃仕卿先生另築「十五庄圳」,使彰化平原沃野化成良田。人民感其功德,於分水門處,將施、黃二公及林先生立廟祭祀,即今二水「林先生廟」。 
		當時先民依古禮有「祭河伯」之儀式,必須選擇良辰吉日舉行通水典禮,儀式由引水者,手俸牲禮置放於頭上,再將水門打開引水進河道,因水流湍急,故通常引水者均是博命演出,後因過於殘忍,現已不復見。今另以節慶的方式來祭河伯,實有感念古人,飲水思源之義。  
		 民國八十四年(西元1995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二水鄉舉辦全國文藝季「八堡圳傳奇」活動,掀起熱烈的反應。民國九十二年(西元2003年)起每年十一月,彰化縣政府、彰化縣文化局、二水鄉公所及二水鄉各界,以文化節慶方式辦理跑水祭,緬懷先賢開鑿八圳,灌溉彰化平原,成為豐饒富庶的米倉。現今〝跑水祭〞已成為二水鄉內年年必辦的活動,主要目的為宣揚飲水思源,功成不居,為善不欲人知的教化功能,以及顯現台灣人與天爭地、刻苦耐勞、堅忍奮鬥的精神。 
		
				 
		 
		
				↑參加跑水的神轎聚集八堡圳會場,舞台上由二水國中演奏開場序曲。 神轎依序有:二水鄉合和村桃山廟、五伯村武天宮、上豐村神豐宮、過圳村三玄宮、普天宮普庵祖師、合和村觀德宮、裕民村受天宮、田尾鄉玉池宮池、田中鎮世芳宮、屏東縣聖天宮、二水鄉十五村奉天宮等。  
		
				 
				 
				圖一↑
				 由彰化縣長 卓伯源帶領處首長及村里長主祭。 
		
				 
				 
				圖二↑ 第一杯敬天、第二杯敬地、第三杯敬大家。 
		
				 
				 
				圖三↑
				 今年「台灣跑水祭」系列活動有由二水音樂家鄭智仁先生發表6首以濁水溪創作的詞曲;陳麗莉舞團也以彰化母親河「八堡圳」特編舞曲,使整個活動充滿藝文氣息。 
		
				 
				 
				圖四↑ 由二水消防隊所表演的"浮筒救生" 
		
				 
				 
				圖五↑
				 會場熱鬧非凡,神轎隊伍準備就蓄。 
		
				 
				 
				圖六↑
				 身穿簑衣的引水者,八堡圳不平河段架起的引橋。 
		
				 
				 
				圖七↑
				 陳麗莉舞團為彰化母親河「八堡圳」特編舞曲。 
		
				 
				 
				圖八↑
				 鞭炮聲響起,由卓縣長帶領隊伍依序走進八堡圳。 
		
				 
				 
				圖九↑
				 卓縣長不斷的向河道兩旁上方的民眾揮手致意。 
		
				 
				 
				圖十↑
				 神轎緩緩前進,引水人頭頂牲禮引導。 
		
				 
				 
				圖十一↑
				 看似不深的河床,其實水流還蠻急的。 
		
				 
				 
				圖十二↑
				 頂著炙熱的陽光走在冰涼的河道。 
		
				 
				 
				圖十三↑
				 神轎隊伍井然有序。 
		
				 
				 
				圖十四↑ 鮮花四果,鑼鼓喧天。 
		
				 
				 
				圖十五↑ 由捧著鮮艷氣球的美女陣容迎接上岸。 
		
				 
				 
				圖十六↑ 終點「八堡圳取水口處」,安全起見隊伍緩慢走上岸。 
		
				 
				 
				圖十七↑
				 「林先生廟」會場的舞台,右下為臨時搭建的美食街,神轎前往休息區。 
		
				 
				 
				圖十八↑
				 大會幕後的英雄,人民的褓母,彰化縣警義消人員。 
		
				 
				 
				圖十九↑ 英挺拔萃的義消弟兄。 
		  
		  
		  
		
				   
                                     |